正文内容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文库吧

2025-04-02 22:18 本页面


【正文】 四主要经验启示 (一 )利用邻近大学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安阳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 民将闲置的房屋租赁出去给学生,学校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在学校周围开了商 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因为小马屯村距离师院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村民失望的原因。 (二 )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高新区今后应该是工厂的集聚区,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厂区。小马屯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厂区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业,打造小马屯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 的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马屯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 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小马屯村地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比于传统的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 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小麦、玉米。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 400 元 /亩。 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 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 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 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 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小马屯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屯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 覆盖等,政府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 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 50 元,但并非是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这不仅靠个人,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 交通不便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小马屯村在高新园内,但 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坐小三轮去城区。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另外,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距离该村有 10分钟车程,距离比较远。我们应该看到小马屯 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作就会显有成效。 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 金雄厚,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 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在小马屯村迅速加快。 六、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深入农 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 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 ,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 ,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 ,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 ,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村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 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 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小马屯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 (3)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小马屯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 (4)处在高新园内,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段,充分开发的时期即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 发现在高新区建设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 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5)可与安阳师范学院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 (6)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 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 二、三产 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次得到拼发。 (7)我国新农村 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学者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 。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补偿 。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呢 ?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 农村发展缓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 农村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 。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 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 2 公里。全村共有 5 个村民小组, 300 余户人家, 1506 人,人均耕地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 5∕ 8。 二、调查方式 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 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 10 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 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 3 户就有 1 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 ,每 20 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 90%的安装了电话, 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 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 )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环评公示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