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文库吧

2024-05-07 07:59 本页面


【正文】 校外因素参与下校内学生间的打斗事件等。 一个班级如果管理跟不上,纪律松散,打架斗殴的事情就特别容易发生。 17 案例 前一段时间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因为口角发生争执,男同学将女同学打了,我马上将这两名同学叫到教室外,先让这两名学生冷静十分钟后,再分别了解两个人发生纠纷的原因,找来双方的家长协调处理这起事件,从而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班主任遇到突发事件要有超乎寻常的克制力,具有很高的心理承受力,要冷静、机智、果断,尽可能地把当事人的感情平静下来,为下一步思考解决问题赢得时间。 18 (六)与教师顶撞 原因: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或事情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处理问题不注意场合,判断失当等; 另一方面,学生情绪烦躁,性格倔强,对问题理解偏激等。 表现:学生公开反对教师的建议,对教师的批评持对抗态度;当面指责教师的错误,指出或反驳教师对问题判断的失误,指责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等等。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控制,会对教师今后的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19 (七)厌学辍学 在中小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反感、厌学旷课、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也有因惧怕班主任和教师的打骂、罚款而旷课、逃学的现象。这类突发事件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20 (八)恶作剧 不但始料未及,而且使人非常难堪的突发事件称为恶作剧。 表现:有的学生千方百计找难题,试图难倒老师,当堂要老师的好看;有的学生偷着拿上老师的眼镜、教案之类日常用品,放到不易看到的地方,要老师难堪,等等。 21 四、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有效性原则 (六)一致性原则 (七)可接受原则 (八)冷处理原则 22 (一)教育性原则 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班主任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23 案例 正在上微机课时,一个学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导致电脑非正常关机。教师发现后,及时把电源插座插上,然后指导学生重新开启电脑。非正常关闭的电脑打开时程序复杂一些,这时教师说: “ 某某同学碰掉插座,说明他比较粗心。不过,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在非正常关闭的情况下怎样打开微机。 ” 24 (二)因材施教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既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5 一、班主任应当在弄清事件的性质之后再去着手解决矛盾,做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二、 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背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根据学生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内向;外向;单亲家庭 三、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 26 案例:因人而异,讲究分寸,恰到好处 全班出现的问题,当时处理;局部和个别学生的问题,私下处理;课上的问题,课下处理。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正在讲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当他讲到关键处,突然 “ 骨碌碌 ” 地一粒 “ 子弹 ” (石子 )直冲讲台飞来,同学们哄堂大笑。班主任非常气愤,正要发作,可是一看,出乎意料的是,射出这粒 “ 子弹 ” 的是平时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吴某。班主任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吴举动反常必有缘故。由此只说请他课后到办公室来一下,班会继续进行。课后吴某来到办公室就哭了。经过家访发现出了一个大误会。几天前开家长会,吴某妈妈拿着一封准备寄出的信,吴某看到以为是家长给老师的告状信。之后,又处处怀疑班主任对他有偏见,才产生这样的对立情绪,以致在班会上故意捣乱,想扫扫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找到缘由后,为了解除误会,启发吴某分析班会课上违反纪律的性质和后果,并进行了善意批评,之后又多次深入吴某家,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促使吴某家庭发生很大变化。吴某悔悟之后专门找班主任检讨那天发射 “ 子弹 ” 的错误。一场小风波真正平息下来了。倘若班主任对吴某在班会上发生的事采取另一种方式,其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的。 27 “个性”问题,无声处理 对于个别人的问题,在没有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向他做出暗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它的无声处理。例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其他作业,就可不必停下课来“教训”或者没收他的作业本,而是可以采取无声的措施,如故意走到他身边停留一段时间,或是用手无意识地轻叩他的课桌,等下课之后单独找该生处理问题。 28 (三) 客观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学生在班主任的心目中会形成一种定势。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 29 (四) 启发性原则 学生接受教育不是消极被动的,应该是主观能动的。 班主任要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一听到或看到某些不良现象就下结论,一定要留“余地”,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引导他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毕业设计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