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文库吧

2024-04-17 08:31 本页面


【正文】 游局批准的外商投资旅行社正式开展旅游业务的共计30家,%:外商独资旅行社15家、外商控股合资旅行社8家、中方控股合资旅行社7家;北京15家,广东7家,上海5家,云南、天津、湖南各1家。%;%;%,%;%;%。外资旅行社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和高薪酬,成为旅行社人才流向之一。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条件,旅游院校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新型人才。(5)新的旅游形式不断产生,旅行社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者日益成熟,个性化追求日益显现,市场不断细分,新的旅游形式不断出现,邮轮旅游成为新的热点,自驾游、散客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商务、会展等新业务形式在旅行社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夏令营、婚纱摄影等产品热销。新条例新细则明确“为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包括“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差旅、考察、会议、展览等公务活动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务,为企业的各类商务活动、奖励旅游等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等事务”。新的业务形式的产生对旅行社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二)行业人力资源和人才需求情况1.行业人才需求情况(1)旅行社各岗位的基本情况分析综合分析社会上大多数旅行社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旅行社中主要岗位有导游、计调、外联销售、接待、管理等。根据抽样调查问卷分析,目前80%企业中高职学历员工占到50%以上,认为收入最高的依次是导游、外联和管理,计调基本工资收入1000~2000元,有保险等待遇,相对稳定,而导游和外联的基本工资只有300左右,相对来说职业压力较大;67%企业认为导游流动性较强,稳定性差;37%企业表示计调、导游、外联需求量较大;90%企业表示高层管理人员来源于基层员工,说明学生进入旅行社行业前途可期;企业百分之百表示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希望员工队伍稳定,重视人才培育,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2)旅行社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结果,60%旅行社对高职人才的期望目标是中级管理人员,57%表示每年会新增招聘5到10人,65%招聘途径是学校,21%招收本科学历,63%招收高职学历;招收之后40%从事导游,25%从事计调,24%从事外联销售。(3)旅行社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人才要求方面,50%企业较为重视形象,80%企业较为看重性格,30%看重学历,60%看重个人能力,85%认为基本素质最重要,90%认为职业道德最重要,30%认为知识水平最重要,30%认为从业经验最重要;道德品质方面,60%企业希望员工具有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稳定性、诚信、服务意识、吃苦等品质,70%企业希望具有开朗、乐观、耐心等性格;知识方面,80%企业希望学生掌握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医疗急救知识、礼仪知识、财会知识、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专业知识方面,70%希望学生掌握景区知识、旅游文化、社会生活、导游业务、营销知识、心理学知识;素质方面,90%企业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方面,企业认为成为旅行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依次为交际、团队协作、应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能力等。2.行业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1)旅行社行业就业吸纳量低于旅游业平均水平通过有关资料研究,旅行社就业吸纳量和包括酒店在内的其它旅游行业相比较低。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现在是世界第一位的,并预测到2010年可吸纳8800万的就业人数,旅游业以其高就业容纳量著称,但根据2007年全国各省市旅游从业人数统计,%,就业容纳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规模。(2)行业人才市场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抽样调查显示,80%旅行社认为学生存在灵活性差、好高骛远等缺点,有些企业认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注重性格等问题;许多旅行社负责人表示目前的旅行社人才市场供应不能与企业流程相对接,从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两方面出现供需错位现象。二、专业发展情况(一)专业设置情况设置有高职教育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院校全国共有34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2所,%;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0所;本科院校独立学院2所,%。(二)专业举办情况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最初举办时间为1998年,在2000年(含2000年)以前举办专业的院校数2所,%,2001—2005年间举办专业的院校数8所,%;2005年以来(含2005年)举办专业的院校数26所,%。(三)专业招生情况设置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34所高校中,有1所2008年以前停止或未招生,%;有7所2009年设置专业尚未招生,招生满3届以上的有12所,%;招生最多的院校为8届。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2757人,招生计划数在100以上的有9所,%;在50人以上的有25所,%。(四)专业在校生情况累计在校生人数5167人,专业在校生情况在200人以上的有9所,%;100人以上的有18所。(五)专业毕业生情况累计毕业生人数2435人,毕业生满3届的有5所,%;毕业生最多的为5届,毕业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院校无,500人以上的院校有2所,%;200人以上的有5所,%;%。(六)专业收费情况学费标准最低为2300元/学年,最高为13000元/学年;2000元/学年以上的有34所;3000元/学年以上的有33所;4000元/学年以上的有27所;5000元/学年以上的有16所;6000元/学年以上的有11所;7000元/学年以上的有6所;8000元/学年以上的有3所;9000元/学年以上的有3所;10000元/学年以上的有1所。(七)专业地区分布情况专业设置地区分布:东部地区12个,%;中部地区12个,%;西部地区10个,%。专业毕业生地区分布:东部地区1145人,%;中部地区355人,%;西部地区1330人,%。专业在校生地区分布:东部地区2555人,%;中部地区1412人,%;西部地区1440人,%。专业招生计划地区分布:东部地区1205人,%;中部地区992人,%;西部地区640人,%。省市名称专业设置院校数毕业生人数在校生人数09年计划招生北京市0000福建200180广东0000海南195300100江苏204070山东46951650650上海0000天津0000浙江3355565205小计12114525551205省市名称专业设置院校数毕业生人数在校生人数09年计划招生安徽20220140河北10090河南10200100黑龙江2355350170湖北20360210湖南204040吉林0000江西10150150辽宁0000内蒙古0000山西109292小计123551412992省市名称专业设置院校数毕业生人数在校生人数09年计划招生甘肃0000广西5715825365贵州1宁夏0000青海10050陕西0000四川1012060西藏0000新疆0000云南222025585重庆0000小计109351200560合计34243551672757三、专业发展情况分析(一)高职高专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发展已形成一定基础,成为我国旅行社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但相对较为年轻,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至2009年7月止设置有高职教育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院校全国共有34所,累计毕业生人数2435人,累计在校生人数5167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2757人,专业建设发展已较有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但2005年以来(含2005年)举办专业的院校数26所,%,说明该专业整体来说处于年轻状态,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二)高职高专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办学规格逐步明确,但具体培养方向因办学规模和院校特点而不同 根据走访调研结果,院校普遍面向旅行社行业各岗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与旅行社行业需求的衔接。但在具体的目标方向上存在分歧,院校多认为应该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使学生了解现代市场运行的规则和基本管理理论,为今后走上经营、管理岗位打下基础;但在旅行社具体岗位面向上多有不同。走访的5家院校中有3家以培养计调和外联人才为主,兼顾其他,占60%。以浙江3家高职院校为例,1家规模较大的旅游类高职院校以培养计调和外联人才为主,其余2家规模较小以培养导游人员为主。由于旅行社行业就业吸纳量较小,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办学规格基本确立,2009年专业在校生数量在100人以上的有18所,%;计划招生人数2757人,招生计划数在100以上的有9所,%;在50人以上的有25所,%,说明该专业明确了小规模精品化的方向。(三)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型,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工程尚在进行中院校普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强化能力、素养与知识三类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重视实训设施与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双师”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加实践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型。但如何将培养目标量化,形成公平的立体型的学生评价体系,是院校普遍头痛的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将平常实践活动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之中,是关于学生评价体系的焦点,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工程仍有需要突破的难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四、专业建设发展建议(一)专业调整建议1.仍然沿用“旅行社经营管理” 专业名称,将现有相关专业的专业名称均规范为“旅行社经营管理”; 2.沿用专业代码640104。(二)专业发展建议1. 培养目标设置要与市场接轨,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目标应立足行业,清晰定位,精细分析岗位及其核心能力。根据市场调研与岗位分析,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应该主要面向导游、计调、门市与管理等职位,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分,与导游专业相区分,把服务素质、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做为核心能力。,转换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基础上的专业化,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培养模式上,在使其知晓现代经济运行与企业运营的游戏规则、传授经营管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行业知识等的传授和知识面的扩展,重点进行学生性格塑造和特长培养。在学生评价体系上,改革考试制度,改变以知识考察为主的考试模式,转向以学习能力考察为主,知识考察为辅的考试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实践,并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之中;将素质教育为主的社会活动等纳入评价范围。以学生为本位,注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专业培训功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公司管理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