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中医药健康与养生-文库吧

2024-01-10 10:51 本页面


【正文】 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22 道家养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 道家所主张的 “ 道 ” ,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 道德经 》 中说: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就是关于 “ 道 ” 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 符合自然规律 ,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23 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 道德经 》 所谓的 “ 少私寡欲 ” ,因为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故宜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 ” 。 《 庄子 天道 》 云; “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 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生长寿的思想,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4 贵柔 归真返朴 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 柔弱者,生之徒 ” ( 《 道德经 》 )。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 “ 归真返朴 ” 。 25 形神兼养 《 庄子 刻意 》 说: “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 。 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26 管子的养生思想 《 管子 》 提出 “ 道 ” 即 “ 精气 ” 的观点。 《 管子 》 认为 “ 精 ” 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 “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 , “ 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 ” ( 《 管子 内业 》 )。 存精的具体方法,则 “ 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 ” ( 《 管子 内业 》 ) 虚其欲以存精 。 27 《 管子 》 还提出了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等重要的养生原则。 《 管子 形势解 》 云: “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 。 28 儒家养生思想 强调精神调摄 《 礼记 缁衣 》 : “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 ” 。 精神调摄的方法是 减少物质欲望 。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 孟子 尽心下 》 )。 遵循 “ 礼 ” 的原则 。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 《 论语 颜渊 》 )。 君子三戒 ,即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 论语 季氏 》 )。行则从礼、君子三戒等内容,即为寡欲。 29 注意身体护养 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 “ 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 30 倡导饮食卫生 《 论语 乡党 》 :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饮食精,则营养丰富,脍宜细,则味道美,可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食物要新鲜、清洁。 “ 食饐( yi)而餲( ai),鱼馁而肉败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 强调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经久变味、腐败发臭的食物不宜食用等饮食卫生要求。 31 杂家养生思想 《 吕氏春秋 》 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全书计一百六十篇,涉及到养生内容者,约五十篇之多。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道、儒两家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说。 32 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 ( 《 吕氏春秋 尽数 》 )。 去害是使人长寿的重要保证。而 “ 去害 ” 的具体措施,就是养生。 33 趋利避害,顺应自然 《 吕氏春秋 尽数 》 : “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久雨)、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 。 知本求因、趋利避害、颐养神形,是杂家养生思想的重要观点。 34 动形以达郁 “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 ” 。( 《 吕氏春秋 达郁 》 ) “ 流水不腐 , 户枢不蠹 , 动也 。 形气亦然 , 形不动则精不流, 精不流则气郁 。 郁处头则为肿为风 , 处耳则为挶 ( ju) 为聋 ,处目则为眵 ( chi) 为盲 , 处鼻则为鼽 ( qiu) 为窒 , 处腹则为张为府 , 处足则为痿为蹙 。 ” ( 《 吕氏春秋 尽数 》 ) 经常运动形体,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 35 先秦时期--养生实践 提倡个人卫生 注意饮食调养 导引健身 敬老养老 《 礼记 内则 》 中说: “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 ” 。 优生优育与胎教 《 周礼 地官司徒 》 : “ 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 ” 。 《 列女传 》 载: “ 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 ” 。 36 环境卫生 药物养生 《 山海经 》 中收集了药物百余种。其中,有一类为补药,如櫰(音怀)木、枥木、狌狌(音同猩猩)等,具有强壮身体、增强记忆力、延年益寿的功效。 中曲之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37 《 内经 》 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 素问 宝命全形论 》 : “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 ,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 38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 灵枢 本神篇 》 “顺四时而适寒暑 ” 《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 《 素问 上古天真论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 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39 对生命规律的阐述 《 内经 》 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仔细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 《 素问 上古天真论 》 中,男子八岁为一生理阶段,女于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生理阶段递变规律。 《 灵枢 天年 》 以十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40 对衰老的认识 《 内经 》 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 提出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 《 素问 上古天真论 》 )。 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 41 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 《 内经 》 不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