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文库吧

2024-08-26 12:43 本页面


【正文】 河为界,共有 38州。 魏末 魏末丧乱,战事迭起,南北对峙未变,东西又行分裂,郡县僻小,建州杂多。 北齐末年,置州有 97;北周灭齐,又行省废,至大象二年,北周共有 211州。 第二节 郡国(含侨州、郡、县) 三国时,曹魏 13州有 101郡;蜀汉一州有 22郡;孙吴四州,领郡 44。 西晋统一,统郡 173,与三国郡数相尽等,但较汉代实增 2/3。 永嘉乱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相继割据江左,当政者往往分割郡国,加上侨置郡国,郡国建制季度混乱 北朝虽少侨郡,但分割酬庸、虚增郡数的情况也不减南朝。 第三节 县 西汉末,有县、道、侯国 1585个;至东汉桓帝时,变化不大 。 三国时,魏、蜀、吴共置 1206县。 西晋统一之后,有 1232县。 南北朝时期情况变化不大。梁武帝天鉴十年有 1022县;陈亡时有 438县。北齐至天保末年存 385县;北周大象二年有 1124县。 南北朝末,南北总共约有 1562县 朝代 秦汉 三国 晋 南北朝西汉 东汉 魏 蜀汉 吴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北魏 后齐 北周州数 13 13 13 2 5 19 22 23 23 42 103 97 211郡数 40 103 105 65 22 43 156 238 395 350 109 519 160 508县数 1314 1180 1109 1179 1474 1025 438 352 365 1024备注 一说 48道 32国 341道及国在县内一说 20 州 疆域不定沈任远 :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 台湾商务印书馆二、聚散皆是缘 —— 侨郡、侨县小议 原郡领县 侨郡领县 汝南郡 上蔡 平舆 慎阳 北新息 安成 南新息 朗陵 阳安 西平 瞿阳 安阳 汝南郡 上蔡 平舆 真阳 北新息 安成 南新息 临汝 阳安 西平 瞿阳 安阳 新蔡郡 鲖阳 固始 新蔡 苞信 新蔡郡 鲖阳 固始 新蔡 东苞信 西苞信 谯郡 蒙 蕲 宁陵 襄邑 魏 长垣 谯郡 己吾(余无考) 粱郡 下邑 砀 粱郡(领县无考) 陈郡 项城 西华 谷阳 长平 陈郡 项城 西华 谷阳 苌平 阳夏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