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冠心病康复分期及内容-文库吧

2024-10-02 03:59 本页面


【正文】 n或主观设定代谢当量水平,如 5 METs。  较低水平次极量运动试验常用于 AMI后 4~ 6 d的住院患者。  病症限制性运动试验设计为直到患者出现运动试验必须终止的病症和体征才停止,通常用于AMI后 14天以上的患者。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 (1)AMI(2 d内 ); (2)不稳定性心绞痛; (3)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且引发病症或血液动力学障碍; (4)心力衰竭失代偿期; (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6)急性非心源性疾病,如感染、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 (7)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影响测试进行; (8)患者不能配合。  相对禁忌证: (1)左主干狭窄或类似情况; (2)重度狭窄性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心动过速或过缓; (5)心房颤抖且心室率未控制; (6)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 Hg和 /或舒张压 100 mm Hg〕。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运动负荷试验终止指征  (1)到达目标心率; (2)出现典型心绞痛; (3)出现明显病症和体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头晕、眼花、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 (4)随运动而增加的下肢不适感或疼痛; (5)出现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 ≥ mV或损伤型 sT段抬高 ≥2. 0 mV; (6)出现恶性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抖、 R on T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心房颤抖等; (7)运动中收缩压不升或降低 10 mm Hg;血压过高,收缩压 220 mm Hg; (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9)患者要求结束运动。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九页。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九页。 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和营养指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如何控制体质量和睡眠管理等。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九页。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5. 冠心病的常规运动康复程序  根据评估和危险分层,制定 个体化运动处方 。  运动康复程序包括 3个步骤:  第一步:准备活动, 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 5~ 10 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九页。 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 30一 90 min。 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响主要是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改善心脏功能。  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 20~ 40 min。运动频率3~ 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 50%~ 80%。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第三十页,共七十九页。 确定运动强度方法:  ①心率储藏法:临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 =〔最大心率一静息心率〕 X 运动强度% +静息心率。  ②无氧阈法:无氧阈相当于最大摄氧量 60%左右,此水平是冠心病患者最佳答案运动强度。  ③目标心率法:在静息心率的根底上增加 20~30次/ min。方法简单,但欠精确。  ④ B自觉劳累分级:建议 12~ 16分范围内运动。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 阻抗运动: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  冠心病通常采用循环阻抗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屡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 每次训练 8~ 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 2~ 3次,初始推荐强度为:上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 (1RM,即在保持正确的方法且没有疲劳感的情况下,仅一次能重复举起的最大重量 )的 30%~ 40%,下肢为 50%~ 60%, B评分 11~ 13分。  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防止 Valsalva动作。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九页。  阻抗运动时期选择: PCI后至少 3周 ,且应在连续 2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 心肌梗死或 CABG后至少 5周 ,且应在连续 4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规章制度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