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北大巷回风巷石门揭2#煤专项防突设计最终-文库吧

2025-07-07 16:17 本页面


【正文】 P=,W=。 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无吸钻、顶钻、喷孔等动力现象。 根据以上结论,北大巷回风巷位于无突出危险区。 但考虑到瓦斯最大压力 Pmax=,接近 临界值 P=,故为安全起见,决定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七、区域 防突措施 采用 穿层预抽 钻孔作为 区域 防突措施,即在工作面施工孔径 76mm 的预抽 钻孔,控制工作面两侧和上部轮郭线外 12m。 2煤施工 钻孔共计 8 行 8 列, 64 个孔,总工程量 1996m,具体钻孔布置见附 图 ,钻孔参数见附表 1。 八、区域 措施效果检验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检验时,必须事先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 53 条和第 55 条相关规定,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方法如下: 在石门预抽煤层期间,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对区域措施进行效果检验,检验孔数为 5 个,分别位于石门上中下部和石门两侧,并位于措施 8 孔中间,终孔位置位于措施孔控制范围的边缘上。岩层段用 ZDY4000 型钻机施工,孔径 75mm,孔深为穿透煤层全厚,煤样为湿煤。当所有检验指标值 Δh2 小于 160pa 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为无突出危险区;当任一检验指标 Δh2 大 于 160pa 或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应继续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直到措施有效为止。 九、区域验证 按下述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 。 十、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回风 巷迎头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5m 进行工作面预测。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具体方法如下 : 由工作面迎头 向煤层的适当位置施工 5 个钻孔,钻孔布置可参考附图。 每个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测定 每米 的瓦斯解吸指标 Δh2 值。 将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Δh2 等于 160pa(湿煤) 定为其临界值,如实测得到的 Δh2 所有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喷孔、顶钻、夹钻等),则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虽然回风巷位于无突出危险区,即使其实测 Δh2 、 瓦斯压力、含量等指标均小于临界值,也无其他异常突出预兆,但考虑到该区域位于新水平开拓巷道,所以 仍 要执行工作面防突措施。 十一 、 工作面防突措施 采 用 穿层预抽 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即在工作面施工孔径 76mm的 预抽 钻孔,控制工作面两侧和上部轮郭线外至少 5m,下部至少 3m。 9 2煤施工 钻孔共计 6 行 5 列, 30 个孔,总工程量 896m,具体钻孔布置见附 图 ,钻孔参数见附表 2。 十 二 、 工作面 措施 效果检验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工作面 措施 效果检验,测定其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由 回风 巷迎头向煤层施工 5 个效果检验钻孔,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钻孔布置 见 附图。 每个钻孔钻进煤层时,测定 2煤 每米的 瓦斯解析指标 Δh2 。 将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Δh2 等于 160pa(湿煤) 定为其临界值,实测所有值均小于临界值,并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喷孔、夹钻、顶钻等) 时 ,则工作面防突措施有效。否则工作面防突措施无效。 当工作面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补打防突措施钻孔(补打钻孔措施另行制定) ,并再次进行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直至措施有效 。 十三 、远距离爆破 爆破地点:本次揭煤躲炮位置选定在 711 北大巷防突反向风门外,并配备压风自救系统 和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处。 远距离放炮前,由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安排警戒人员并做好相互的通讯联络工作。 将所有人员撤至 防突反向风门外 ,并立 即向 调度室 汇报。 避灾路线: 711 北大巷回风巷 → 711 北大巷→东副井升井 断电要求: 切断 北大巷、回风巷、回风通道内 所有 非本质安全型 电气设备电源 。 连接母线前,井下除爆破人员、瓦斯员、安检员、班队长和现场指挥的矿领导五人外,与揭煤无关的其他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向调度室汇报, 10 由调度室向井下现场指挥的矿领导下达可以开始爆破的指令。 严格执行 “一炮 三 检 ”和 “三人联锁放炮 ”制度。 揭煤爆破必须采用全断面一次起爆。 放炮时,参加揭煤的人员必须在躲炮地点静侯,不得随意走动,严禁进入揭煤工作面回风系统 。 从离煤层法距 5 米至 米的揭煤过程中,每次放炮循环进度 米,从离煤层法距 米至穿过煤层底板 2 米的揭煤过程中,每次放炮循环进度 米。 从北大巷迎头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揭煤作业段都采取煤体注浆、架设 U 型钢支护, U型钢间距不大于 。 爆破 30 分钟后,瓦斯员、班队长首先向调度室瓦斯监控中心询问瓦斯浓度,确认瓦斯浓度低于 %由现场指挥的矿领导带领瓦斯员、安监员、爆破工、班队长进入现场实施检查瓦斯、验炮、除尘等工 作。如一切正常,可允许其他人员进入。 1发现拒爆、残爆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被调度室批准后方可处理拒爆、残爆。 十四 、 最后验证 回风 巷迎头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时,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最后验证,若验证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则再次实施工作面防突措施(措施另行制定),直到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十五 、 过煤门段安全措施 (一)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1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1)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 2)临界值暂定为 Smax=、Δ h2 =160pa。 ( 3)钻孔布 置:施工 3 个预测钻孔,孔径 42mm,有效孔深 8m。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 2~ 4m(钻孔布置见附图 12)。 ( 4)钻孔每钻进 1m 测定该 1m 段的全部钻屑量 S,每钻进 2m 至少测定 1 次钻屑解吸指标Δ h2。 ( 5)当实测的 S、Δ h2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喷孔、夹钻、顶钻等),则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 6)当工作面实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则以后进行的采掘作业都要工作面防 突措施。 工作面防突措施 ( 1)工作面采用超前排放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 ( 2)钻孔布置:措施孔直径 76mm,孔底间距不大于 2m,孔深 10m(有效投影孔深)。每排钻孔数量为 13 个,成扇形均匀布置。 ( 3)回风 巷为缓倾斜煤层,上、下帮措施孔控制巷道轮廓线外 5m。 ( 4)如果由于地质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执行所规定的专项防突设计时,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报矿调度室,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科、地测科和瓦斯治理科等有关单位,到现场调查,查明情况后,由瓦斯治理科修改或补充专项防突设计,施工单位再改变施工措施。 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1)所有措施孔排放时间达到 2 小时以上后,采用“钻屑指标法”对工作面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临界值定为 Smax=、Δ h2 =160pa。 ( 2)效果检验施工 3 个钻孔,钻孔有效投影深度 8m,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位于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 12 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 2~ 4m。 ( 3)检验孔打在措施孔之间,并尽量使其孔间距较大,效果检验孔不得与措施孔穿孔,否则,必须重新打孔。 ( 4)在效果检验前,应先检查措施孔施工情况,打钻检验过程中还要观察有无 夹钻、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当发现突出预兆时,视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无效。 ( 5)实测 S、Δ h2 所有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夹钻、顶钻、喷孔等),则措施有效;否则,措施无效。 ( 6)当措施无效时,必须补打防突措施钻孔或增加排放时间,并再次进行效果检验,直至措施有效为止。 ( 7)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应当在留有不少于 5m 的措施孔超前距和不少于 2m 的检验孔超前距的条件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 掘进作业。 (二)其他措施 从 巷道 迎头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5m 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板 2m(最小法向 距离)的整个揭煤作业段都采取放小炮掘进,即每次放炮进尺为 1 架(即 ~),放炮后及时利用 U 型钢支护, U 型钢间距不大于, 严禁空顶作业。 采取连续工作面预测方法,即每进一小循环进行一次工作面预测。 十六 、安全防护设计 (一)安全措施 揭煤期间, 711 水平北大巷停止一切作业,切断所有电源,在与 711水平北大巷回风巷交叉口处设置栅栏,严禁任何人员进入。 (二 )抽采系统 利用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进行抽采,瓦斯泵型号为 2BEC60 型瓦斯抽采泵,抽采干管管径 Φ355mm。 13 抽采路线:抽采地点(回 风巷迎头) → 711 北大巷 回风巷 → 711 北大巷→ 711 北大巷回风通道→地面抽采钻孔→地面永久抽采泵站 抽采则应做到: 抽采钻孔必须做到打一个,封一个,抽一个。 抽采钻孔孔口负压不小于 13kPa,定期测量瓦斯抽采参数。 (三 )供电设计 供电系统(见附后供电系统图) 揭煤区域内主要电器设备 ( 1)揭煤掘进开拓区综掘机、馈电开关、照明综保、 喷浆机等相应开关设备。 局扇供电电源 揭煤掘进头保持两台 222kW 对旋局扇(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主备局扇分接在两路电源上,并使用局扇自动切换 开关;局扇电源分别来自-711 北大巷风机专线和风机动力线。主局扇电源来自风机专线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试题试卷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