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思路及案例探讨(文件)

2025-01-27 07:24 上一页面

下一页面
 

【正文】 中石化、中石油私有化旗下 9家上市公司、 SEB收购苏泊尔等。因此选择东电集团作为 换股要约收购主体,支付对价的换股证券来源于东方电气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是东电集团用存量股份进行要约,不会因此稀释东方电气的业绩。充分尊重股东自治,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 方案初步确定阶段(择机停牌,最长 30天) 锁定股份发行价格、确定财务顾问、确定重组方案框架、编制重组预案报交易所和国资部门预审(如涉及)、上市公司召开首次董事会、股票复牌交易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基本过程 方案最终确定阶段 完成标的资产审计和评估工作,确定标的资产交易价格、编制重组报告书、二次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报证监会审核阶段-进展情况及时披露 实施阶段 资产过户、股份登记(开始计算锁定期) 持续督导 承诺履行、盈利预测是否兑现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交易所对重组预案审核的关注要点 停牌前股价是否出现异动-市场监察部协助核查 上市公司是否处于立案稽查阶段(需要证监会稽查局和地方证监局出具意见,见后页) 本次重组是否构成房地产借壳上市 本次重组是否涉及吸收合并等重大无先例事项(如是,需报证监会预审,停牌时间可适当延长) 信息披露文件完整性、重大风险提示的全面性 标的资产权属清晰、不存在出资不实等法律障碍、预估定价合理,相关债权债务处理合法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关于上市公司立案稽查及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 (证监发【 2023】 111号) 被立案稽查的上市公司,若满足 “ 脱胎换骨,更名改姓 ” ,重组完成有助于减轻或消除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立案调查期间,并购重组可以同时进行。 大集团小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的典型代表,重组前公司净资产 12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23亿元和,重组后净资产 94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179亿元和 29亿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 宝钢集团整体上市 方案基本内容: 2023年 , 宝钢股份向宝钢集团定向发行 30亿股 , 宝钢集团以主业资产认购 , 同时公司向社会公开增发 20亿股 , 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宝钢集团不绣钢和特钢等钢铁资产 、 矿石供应和营销加工服务等供应链及化工和信息产业相关资产 。 保持集团控股比例基本不变,部分资产套现缓解集团资金压力,同时避免股票二级市场压力。 出售资产 巴士股份将所持有的除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以及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权 ( 母公司持有 ) 以外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出售给久事公司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公司股东中 , 上海城投资产经营公司 、 上海安联投资发展公司 、 上海交运 (集团 )三家企业与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汽集团虽然同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 但是该等企业不是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任何一方 , 且与上海久事公司或者上汽集团之间并没有相互持股或者控制关系 , 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汽集团对其也没有实质性影响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问题:军工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 2023年 11月 , 国防科工委出台了 《 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 》 , 其中规定经国防科工委批准 , 国有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可以对国有控股的军工企业实施整体或部分收购 ,支持军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 因此公司与西航集团签署协议 , 重组后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将全部向西航空集团销售 , 再由西航集团向最终用户销售;航空发动机产品的披露信息为生产成本 、直接销售客户 ( 西航集团 )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 三安光电借壳上市 方案基本内容: 2023年下半年 , 天颐科技在暂停上市期间进行了破产重整 ,对全部资产进行拍卖 , 所得现金向所有债权人清偿 ( 普通债权清偿比例 %) , 公司成为净壳公司 , 确认 4亿债务重组收益 。 沪市第一家通过破产重整实现净壳重组的公司 , 目前成为绩差公司进行重组的主流模式 。 问题 强制批准-法院卷入商业判断的危险 重整制度体现国家公力透过司法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适度干预 , 目的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问题 破产管理人-司法权如何行使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重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 承担着提出重整计划草案 、 提交各利益关系人表决 、 向法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等职责 。 问题 证券监管机构介入-公开和效率的现实选择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主要目的在于进行重大资产重整并完成借壳上市 。 为市场投资者的判断行为提供依据 , 为我国目前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的不良资产投资市场提供更为确定的法制环境 。 由此 *ST北生成为首家通过增量股份调整权益进行破产重整的公司 。 如果该方案得以实施 , 将会有更多的公司通过破产方式 , 以司法手段逃避应有的行政审批 , 如通过资本公积定向转增的方式引入重组方 , 逃避诸如 《 收购办法 》 、 《重组办法 》 等法规规定的审批流程 。 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合并成为控股股东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证券公司借壳上市、 H股公司回归、控股股东资产整合的一种方式。 需要赋予异议股东现金收购请求权 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类型一 •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规模大于原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或整体上市 非上市公司与公司无业务关系 2023年,都市股份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海通证券借壳上市。 海通证券原股东按照确定的换股比例( 股都市股份 /1股海通证券)转换为都市股份的股权。 都市股份以股份作为吸收合并对价支付手段,既使海通证券原股东继续控制合并后主体,也避免了大额现金交易。 控股股东尚未进行股份制改制。上海电气( 601727)取代上电股份在本所上市,实现 H股公司回归。 同一集团内部之间的合并 2023年,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更名为百联集团。(方案确定) ( 4)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已完成) ( 2)深交所唐钢股份吸收合并本所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成立河北钢铁集团。 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方式不涉及现金,成本较低。 吸收合并类型二 • 非境内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国内上市公司并上市 H股公司回归 A股 2023年,中国铝业吸并山东铝业、兰州铝业 2023年,上海电气吸并上电股份 其它非境内上市公司(一般为原 A股公司控股股东) 2023年,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上港集箱 吸收合并案例 • 上海电气回归 A股 方案基本内容: 上海电气向上电股份( 600627)除上海电气外的其他股东发行 A股,按照确定的换股比例换取其持有的上电股份的股份。合并完成后,东软集团原 10家股东成为东软股份的股东,东软集团全部资产、负债并入东软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吸收合并案例 • 方案点评 海通证券抓住时机,在不符合 IPO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借壳上市,做大做强。(已披露预案) 非上市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 2023年,葛洲坝和东软股份吸收合并其控股股东,实现整体上市。 相关资产过户和验资手续相对简便,涉及的税费较低,资产过户和股权交换均不涉及所得税。 从市场已经发生的合并案例看,上市公司可以成为存续方,合并其它公司,也可以被其它公司合并。 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规定出资人组参会人员数量 、参会人员代表的股份与总股本的比例 、 出资人会议通过与否的标准 、 是否需要参照 《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指导意见 》 的相关要求 、 是否需要提供网络投票方式 、 是否需要进行类别表决 。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该申请 , 并指定了以北海市副市长为负责人的清算组担任公司的破产管理人 。 是否需要在法院司法审理中将行政行为前置的重要理论问题 , 需要更多地行政法的理论研究 。 地级市配置的中院在财政上受制于当地政府行政权力 , 导致司法独立性受到削弱和质疑 。 司法机关承担了破产重整的启动 、 组织 、 决定等多项职责 , 在重整中处于主导进程的绝对性地位 。 • 2023年 6月新 《 破产法 》 生效实施后 , 破产重整越来越成为 “ST 类 ” 上市公司挽救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命运的手段 。2023年 6月 , 公司向三安集团非公开发行 的 LED类经营性资产 。 该关联交易不同于业务不独立带来的关联交易 , 后者可以通过后续定向增发 、 整体上市等予以解决 , 而因信息披露豁免 ( 豁免披露产品最终销售方等 ) 产生的大量关联交易无法解决 。 但军工企业的产品生产与销售涉及国家机密 , 这与信息披露原则存在一定矛盾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 华润生化 军工企业信息披露问题 方案基本内容: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进行 ,包括资产出售 、 资产购买 、 股权转让 、 非公开发行股票 、 送股等五部分内容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案例 • 关于上海市国资委其他下属企业是否作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一致行动人或关联人的问题: 公司股东中 , 上海久事公司既与上汽集团存在股权划转关系 , 同时也是交易方;交投集团 ( 上海久事子公司 ) 与上汽集团存在股权划转关系;申能集团与上汽集团存在股权划转关系;上海强生集团 、 上海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和上海强生股份等 , 都属于上海久事公司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企业 。 此类方案现阶段无法复制。 主业资产注入 , 消除同业竞争 , 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 与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其他再融资方式相比,保荐费和承销费较低。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通过已有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 大集团小公司 ” 实现整体上市 中国船舶; 控股股东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继续做大做强 宝钢股份; 业绩一般或绩差公司通过资产置换或破产重组成为净壳,重组方实现借壳上市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环评公示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