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预览页

2025-02-10 15:31 上一页面

下一页面
 

【正文】 司以及资源企业也不适用,因而它们的使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 • 但是,大量实证结果也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财务比率的关系常常是非线性的,并且预测变量 (财务比率 )可能是高度相关的。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运用,克服了统计等方法对假设较强的要求以及静态反映信用风险的缺点。 16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近二十年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利润持续下降和表外业务风险不断加大,促使银行采用更经济的方法度量和控制信用风险,而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新的信用工具的创新,给开发新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供了可能。该方法是基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次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进而得出个别贷款和贷款组合的 VAR值。 20 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 • 1997年, CSFP(C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s)公司也公开了其 CreditRisk+方法。 • 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考虑违约概率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大小的不确定性,并将损失的严重性和贷款的风险暴露数量划分频段,计量违约概率和损失大小可以得出不同频段损失的分布,对所有频段的损失加总即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 • 第二,在风险驱动因素方面 ,在 KMV模型和 CreditMetrics中,风险驱动因素是企业资产价值及其波动性;在麦肯锡模型中,风险驱动因素是失业率等宏观因素;而在 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中,关键的风险驱动因素是经济中可变的违约率均值。 • 第六,在计量方法方面 , CreditMetrics对个别贷款或贷款组合采用分析方法进行计量,对大规模贷款组合则采用蒙地卡罗模拟技术进行计量; KMV模型和 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采用分析方法进行计量;麦肯锡模型则采用模拟技术求解。 • 随后, 一致性风险价值 (Cohesive Value at Risk)被引入信用风险管理。 Stanislav Uryasev(2023)等将 CVaR方法与 CreditMetrics方法结合对债券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组合优化,实证结果表明引入一致性度量后的结果更为可靠。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 28 违约期权 • 违约期权 是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的补偿。 • 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 变体 ,比如,可以把某种变动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 • 在 总收益互换 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会在LIBO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这就是 违约互换 ,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 32 信用联系票据 • 信用联系票据 是 (Credit—linked Notes , CLN)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但是,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当违约事件发生时, SPV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一支付过程由发行 SPV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式。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的利率。识别风险的目的就是要认识风险,在业务流程过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信用风险衡量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运用什么方法来量化风险、以及对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损失及收益如何进行评价等内容。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较原协议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增加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其中第二支柱“监管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所规定的内容实质上都是从市场监管的角度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监督在技术上是通过各类统计分析进行的。 40 (四 )风险的控制 • 这实际上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要同时兼顾两个标准:其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其二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计划或称为利润计划要求。 • 风险调整收益 就是要科学的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 44 客户的整体评价 • 客户的整体评价从客户层面讲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定客户的 资信等级 和如何确定客户的 债务承受能力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作为国际化大银行所必须的条件之一;这套体系必须要充分地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素质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 一个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是由许多种因素决定的。 • 风险域核心与风险域成员之间具有因成员一方的事件而对核心一方产生影响的特性。 48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是指银行根据其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分析监控。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进而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由于风险的双向性特征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做到将损失和收益对称,即达到风险的平衡。 • 商业银行消化授信业务损失的方法首先是运用呆账准备金制度,在呆账准备金不足以消化损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使用资本来弥补损失。 51 商业银行在银行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 • 商业银行判断和衡量其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是通过运用 风险值 VAR(Value At Risk)和 风险资本值 CAR(Capital At Risk)这两个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的。 • CAR解决了关于银行偿付能力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一定风险下资本是否足够 ?第二,在可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风险能否接受 ?当风险一定,资本的水平就决定了银行的偿付力风险,因此银行可以调节资本直到这个偿付力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当资本一定,风险的水平决定了容忍度,因此可以调节风险直到容忍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要求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严格在分配的授信业务限额范围以内开展业务,从而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 54 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 • 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判断该客户的 债务承受能力 , 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M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 客户损失限额 CMLQ(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表示。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 57 授信管理的内涵 • 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其内涵主要是强调四个统一: • 授信主体的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能独立自主,以本部门的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为理由游离于银行整体之外。 58 统一授信的运行机制 • 统一授信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9 统一授信的组织 • 统一授信的组织强调对商业银行内部不同职能的部门要按照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区分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整体授信风险和单一授信风险实施统一的组织管理。 62 统一授信的管理 • 统一授信的管理强调凡是与信用风险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部门的职能履行其职责。 64 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薄弱,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漠视风险,片面地扩大贷款规模;通过扩大“分母”来稀释不良资产率,这种疏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贷款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得我阔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 第四,信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而且分类科学、量化准确,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这些技术都来自于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 第一,合法性原则。 •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且是全行这个有机整体的职责。 • 第三,完善信息系统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