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对策(更新版)

2024-08-31 14:42上一页面

下一页面
  

【正文】 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标准对比主导产业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针对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比较成熟,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选择方法都有人做出了完整的研究。具体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要加强工作调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四) 科技人才—支撑研发和人才方面,大连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分别达到34个和33个。(三) 开发园区—载体大连高新区,1991年3月经国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两化”融合为例,大连市在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全行业累计拥有22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广泛覆盖陆、海、空的装备与应用领域,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竞相奔向经济复苏的重要路径选择,更是我国立足当前克难关、着眼长远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第三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分析一、战略意义(一) 壮大自身实力,加快融入海滨城市的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提出的时间很短,而各地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时间也就更短,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鲜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方面的研究。在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使用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S(结构)——C(行为)——P(绩效)”的基本范式,探索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体系。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内的实证研究文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性的证明,为一些结论提供了数据性的支持。总体上来说,国内外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新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2011年8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七大产业专项规划报交国务院,规划明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目录,共有45个细分产业。主导产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前向关联强的产业,由于来自各产业的需求多,中间产品率高,很易受需求拉动而增长,因而感应度高;后向关联强的产业,由于来自各产业的原材料投入率高,其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强,因而影响力较高。赫希曼基准 赫希曼基准的相关概念产业关联度,即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方向和大小之分。具体是指某一产业的经济活动能够通过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的活动效应影响其他产业的经济活动。伴随出现的,则是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的逐渐消失。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基于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的抽象和概括,从它出发可以演生出许多重要推论。起飞阶段的开始通常源于一种特别锐利的刺激力量。(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罗斯托认为,一个区域一旦实现起飞,经济就可以“自动持续成长”了,因为较大的积累比例和较强的主导部门,会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技术不会感到不足,所需要的原料生产与供给、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第二,鉴于本人研究水平的限制,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本文没有研究,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评价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等等,只能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第五章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实证分析,主要从工业着手,通过规模以上行业产值、从业人数和区位商三个指标,选择出了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四个城市的主导产业,通过对四个城市主导产业对比研究,再结合大连市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得出了相关结论。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展示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综合反映出问题的本身,而能够很好的针对问题而对症下药,避免因为主观认识而产生误区,对研究不利。本文希望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进行界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特征和发展规律,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短短的世界工业化进程,使得少数发达国家迅速现代化,但是同时给资源和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发展中国家必须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location quotient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方法 2(一)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二) 文献分析法 2(三) 对比研究法 2(四) 计量分析法 2三、研究内容 3四、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3(一) 创新点 3(二) 不足之处 3第二章 文献综述 5一、主导产业综述 5(一) 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 5(二) 赫希曼基准 7(三) 筱原基准 8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 9(一) 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9(二) 学者层面: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架构 10第三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分析 13一、战略意义 13(一) 壮大自身实力,加快融入海滨城市的迫切需要 13(二)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13(三) 提升经济效益,加速辽宁崛起的必经之路 13二、现实条件 14(一) 经济实力—前提 14(二) 产业基础—优势 14(三) 开发园区—载体 14(四) 科技人才—支撑 15(五) 政策机遇—保障 15第四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理论和实践依据 16一、理论依据 16(一) 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标准对比 16(二) 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特征 16二、实践依据 17(一) 国家层面 17(二) 省级层面 17(三) 大连层面 18第五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实证分析 19一、大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19二、大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20(一) 上海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20(二) 南京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21(三) 广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22三、大连与上海市主导产业对比分析 22四、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分析 23第六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5一、亟待理顺几大关系 25(一)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25(二)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25(三)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26(四)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7二、对策建议 27(一) 规划引导,合理布局 27(二) 财税激励,金融支持 28(三) 培育市场,优化环境 29(四) 创新发展,重视人才 30参考文献 3336 / 42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本文以大连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研究了大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首先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同时根据国家和辽宁省以及大连市自身规划,明确大连市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公共安全产业。基于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背景,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大连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2006年大建设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最后阐述了大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大关系,并针对大连市提出了几点相关政策建议。在我国,伴随国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十二五”是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连作为省会城市肩负着辽宁崛起、中部崛起的历史重任。(二) 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图表分析为本人的论文写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也对文章的某些论点提供了有益的支撑。本文以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大连市作为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力争为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他用六个阶段的理论代替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既要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又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和销售市场。这是起飞后经过较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阶段。(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罗斯托的现代化理论指出了“起飞”的条件最重要的有三个:%以上;;,形成与起飞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导部门是各个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可见,罗斯托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区域内主导产业只有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才有可能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影响力系数: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三) 筱原基准筱原二基准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基准,分别是: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 指标:综合生产率,包含了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生产率在内的综合生产率。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制定各种规划,并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中有所涉及,通过政策措施J下确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正是因为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区别,战略性新兴产业俨然就是一个“全能产业”。研究展望目前,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研究尤其是国内文献还停留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界定、产业特征和政府政策等研究上,且大多数是宏观定性的思考分析,深入研究的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提出的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领域。因此在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框架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划分和界定,提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分类以及增加值的计算方法,这些领域的研究将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连未来经济发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在经济上, 20032012年10年间,大连市GDP总量从2003年的1 632.6亿元逐年稳步增长,到2012年,大连市GDP总量为7 002.8亿,人均GDPl01 844.10元,折合16 203.02美元。代管甘井子区凌水街道(刘家村除外)、红旗街道的“绘春社区”以及旅顺口区龙王塘街道(盐场新村、郭家沟村除外)和划归龙王塘街道的大连奶牛场。大连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3.8万人。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结合我省实际,尽快研究出台《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修订,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主导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后来日本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参照了这一基准。市场需求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注定被淘汰,没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很快就会更替。这样既能发挥出即将结束的人口红利,也能够缓解目前巨大的基业压力,真正做到一举两得。(二) 省级层面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本都制定了相关规划和产业界定,以便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大连市“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大连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loo亿元,占比将达18.33%。第五章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实证分析一、大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表1 2013年大连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资料来源:大连市2013年统计年鉴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大连市第一产业比重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10.11%下降到2011年5.73%,期间2010年达到最低值4.91%,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上升,这主要是源于区划调整。同时满足三项条件的产业分别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即为上海市的八大主导产业。而选出杭州市11个主导产业主要是由于杭州市36个产业之间差距相对较小,产值、从业人员数在各产业之间分布比较平均,尤其是杭州市有23个行业区位商大于1,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但仔细研究会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都可以在主导产业的中找到相应的细分位置。根据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以及相关规划,成为主导产业已经是一种必然。政策引导只有建立在尊重市场机制、正确认识市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持,“新兴”既可以是完全独立的新,也可以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的新。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整体科技水平,是实现技术进步的捷径。目前,大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着“大干陕上”等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法律信息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