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金融中介理论报告ppt课件(编辑修改稿)

2024-06-08 13:35 本页面
 

【文章内容简介】 的,这也是现代金融中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中介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资产转换,降低了人们的参与成本和扩展金融服务,实现增加储蓄者和投资者双方价值的目的。  Scholtens和 Wensveen( 2022)补充认为金融中介通过向顾客出售金融服务获利,强调的是金融中介的顾客导向,而传统理论的节约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成本只是属于这个过程的伴随效应。 金融中介功能观下的动态视角  注重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演进与结构变化,从动态的视觉提出金融中介运作的功能是给定的,认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而探索运作这种功能的最佳机构结构。  Merton和 Bodie( 1993, 1995, 2022)把中介与市场间动态的联系解释为金融创新螺旋,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共同促使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可以有效提高市场的完整性。  Eichberger和 Harper( 1997)则提出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持续竞争理论,金融体系的非中介化趋势,银行内部非中介化 。 五、金融中介理论的新进展  关注 信息技术 和 金融创新 的冲击对金融中介引起的变化,以及对 不发达经济 和 转轨经济的 制度背景下的金融中介理论,是当代金融中介理论的新进展。 信息技术  现代金融中介的信息生产功能尤其突出,由于信息技术变革降低信息处理成本,扩大了金融中介机构的客户群体,也扩大了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但是在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机构中的影响是不同的。  张海苗、秦国楼( 2022)把金融机构分为经纪类金融中介和资产转换类金融中介,认为与公开市场业务联系在一起的经纪类金融中介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  谭荣华、左志刚( 2022)信息化进程使得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效率相比起金融中介提高幅度更大 。 金融创新  金融创新导致了非银行金融中介迅猛发展的结构性转变、金融交易方式多元化的功能性转变、调整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边界的市场化转变。 Tufano( 2022) Bootamp。Thakor( 1997) Persons amp。 Warther( 1997) Bhattacharyvaamp。Nanda( 2022)  Persons amp。 Warther( 1997)金融创新产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成功与否依赖于客户的认知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外部性 。  Bhattacharyvaamp。Nanda( 2022)价值不确定和容易被模仿,金融中介在竞争的过程中会面临客户资源的重新配置 。 发展中经济及转轨经济  从中介到市场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中经济中金融中介占主导地位,并期望发展一种新的解释范式去解决经济转轨背景下的金融中介问题。 Bodie和 Merton( 2022) 伯格洛夫( Bergolf) 青木昌彦和钱颖一( 1995) 张杰( 2022)李焰( 2022)  Hellmann、 Murdock和 Stiglitz( 1996)提出金融约束分析框架,认为在金融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应该强调证券市场的作用。  Bodie和 Merton( 2022)都认为中国应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金融技术去设计自己的金融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仿效现有的金融体系。  伯格洛夫( Bergolf)把企业的融资定义为 “ 保持距离型 ” 和 “ 控制导向型 ” ,指出一些西方金融体系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在转轨经济中可能并不可行,在转轨经济中的中介机构会更倾向于控制型业务。  钱颖一( 1995)针对转轨经济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和中介机构可能变成干预者的问题,提出使金融中介与政府机构实现分离的两种 “ 政府 ” 的设想。  张杰( 2022)建立了一个面子成本的解释框架,金融中介的出现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是人们努力节约面子成本的结果。  李焰( 2022)则认为转轨经济国家中应该从政府宏观调控需要角度考虑,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不是私人部门的需求导致,而是政府部门供给主导的。  附录一 戴蒙德和迪维格( Diamond and Dybvig,1983)的流动性保险分析  附录二莱兰德和佩勒( Leland and Pyle,1977)信息示意模型  附录三 戴蒙德( Diamond,1984)的代理监督模型 附录一 戴蒙德和迪维格( Diamond and Dybvig,1983)的流动性保险分析  DD模型的 基本假设 : (1)在一个时点 t=0,1,2的 2期经济社会里 , 在时期 t=0时 ,每个消费者拥有 1单位的资金 ( 商品禀赋 ) , 这 1单位的资金在时期 t=1和 t=2时将被消费 。 在 t=1时消费 ( 早期消费者 ) 的概率为 π 1( 0π 11) , 到t=2时消费的概率为 π 2( 0π 21) , π 1+π 2=1. (2)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C) , 其预期效用函数为π 1u( C1) +ρπ 2u( C2) 其中 C1和 C2分别为 t=1,2时的消费量 , 0ρ 1为折现变量 , 消费者为风险厌恶者 , 即 u180。( C) 0, u( C) 0. (3) 1单位资金在 t=0时用于投资,到 t=2时(满时)的价值为 R,而 t=1时(中途清算时)的价值为L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片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