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助理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资料下载页

2024-01-28 08:45本页面
  

【正文】 格的特种设备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同时可以根据情况在评估报告中附加缩短检验周期、实行监控使用等限制条件。 (End) 112 第二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 • 定义: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113 《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 》 • 作为相关行业制定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基本准则;在专业规范制定之前,作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依据。 • 通用规范暂分范围、术语和定义、原则管理模式、管理要素等五章,采用 P(策划 )、 D(实施 )、 C(检查 )、 A(改进 )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有共同特性的 10个 A级和 43个 B级要素,旨在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提出可以遵守的基本要求,相关行业既可以以此开展标准化活动,又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陆续制定具体化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业规范。 114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程度,判定为处理风险所付支出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资源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相关方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或受其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几个定义 115 – 重点设施、部位 • 对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设施、部位。 – 危害 • 可能会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有害根源或状态。 – 危害辨识 • 识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 高危行业 • 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行业。 – 安全绩效 • 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安全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 供应商 • 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团体或个人。 – 承包商 •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 116 建立原则 •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应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立足于隐患治理,风险管理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生产经营单位其他方面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 •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和实施,应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得以体现和贯彻,反映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17 管理模式 • 标准采用策划 (P,Plan)、实施 (D,Do)、检查 (C,Check)、改进 (A,Action)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完善改进,政府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绩效。 118 管理要素 • 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 •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 培训教育和人员能力 •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 生产设施、设备与生产过程控制 • 作业安全 • 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告知 • 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 • 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 • 绩效考核 119 应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 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 • 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管理制度; • 安全施工和检维修管理制度; •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 劳动防护用品 (具 )和保健品管理制度; •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 •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安全生产例会管理制度; •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 • 消防管理制度; •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 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 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外用工 (单位 )安全管理制度; • 项目新、改、扩建“三同时”管理制度 。 120 修订 • 评审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 检查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评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及时修订。 • 案例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件、获取其他安全事件案例后,根据事件的处理建议,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 考核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绩效评审考核结果,评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及时修订。 12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 • 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建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和风险控制。 • 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122 •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已确定的评价准则,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定期进行风险评价,逐级找出本部门或基层单位的重大风险,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最高决策机构或领导小组对各基层上报的重大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出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风险,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管理方案。 123 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因素 • 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 生产经营单位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 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的要求 124 风险评价的范围 •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 125 •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风险中确定为隐患项目的,应在治理前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应该: • 对事故隐患做到“四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 • 生产经营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生产经营单位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 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 对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 126 • 当有下列情形发生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 承包商、供应商的进入、撤出或改变; • 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 • 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27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 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先进奖励所需费用; •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保健品及职业健康体检所需的费用; • 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购置安装、应急救援等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养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资金投入; • 安全评价、评估所需的费用; • 隐患治理所需的费用; • 安全风险抵押金; • 安全检查、检测所需的费用; •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 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等。 128 作业许可 •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过程中作业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管理。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各种作业许可证中应该有危害、有害因素识别和安全措施内容。 129 警示标志 •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实际情况,按照 《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 (GB2894)、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GBZ158)及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规定,在具有易发生风险的部位或场所、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醒目位置,张贴临时或永久性警示标志和告知牌或设置警戒区域等,进行风险提示、警示 ,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结果等。 •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 •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130 承包商、供应商管理 •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价、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服务方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承包商、供应商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131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32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⑪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⑫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⑬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⑭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的联合作用 ⑮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 。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 133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政府、权威机构毒性、燃烧、爆炸性 危险物质、临界量。 : :企业定制度、定措施 :规定期限内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不断修改补充。政府主管部门开展检查和评审 :企业制定 :政府 :政府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 134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第 10条、 22条、 48条, 《 安全生产法 》 33条以及 2022年 1月 9日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 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 国家 、 省(区、市)、 市 (地)、 县 (市) 四级 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案机制” 。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 135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一、重大危险源评价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 (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及评价模型 (如下图) 136 现实危险性评价 A 危险性抵消因子 B2 固有危险性评价 B1 事故易发性评价 B11 事故严重度评价 B12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评价B111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评价B112 事故强度评价B121 事故现场环境因素评价 B122 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抵消因子B21 人员素质抵消因子B22 安全管理抵消因子B23 )1()()( 231121 11 1 21 1 1 kknimjjiji BBBWBA    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R = f (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137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试题试卷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