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ppt课件-文库吧资料

2024-05-25 13:48本页面
  

【正文】 情况之一时, … )  对结构平面及立面形状复杂、开洞或连体建筑及周围地形环境复杂的结构,都建议进行风洞试验,取消了原规程中 150m 以上才建议考虑的要求。  第 : 房屋高度大于 200m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  1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 150m房屋高度的限制。  横风向效应与顺风向效应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必须考虑两者的效应组合。  一般情况下,高度超过 200m 的或自振周期超过 5s 的高层建筑,宜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确定横风向振动的影响。结构横风向振动问题比较复杂,与结构的形状、刚度和风速都有一定关系,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22 对圆形截面结构的横风向风振作出了规定,目前该规范正在进行修订,将补充矩形截面结构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和方法。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方法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 的有关规定。 见~。 改为与广东省标准一致。一般情况下,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 60m的高层建筑可按 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 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承载力设计 时应按 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见 。 • 本条参照美国国防部 (DOD)制定的 《 建筑物最低反恐怖主义标准 》( UFC401001) ,侧向偶然作用进入整体结构计算,复核满足该构件截面设计承载力要求。  第 : 拆除构件不能满足结构抗连续倒塌要求时,该构件表面附加 60kN/m2 侧向偶然作用标准值,构件承  载力应满足式 ()的要求。  第 : 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时,荷载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d G K q i q i k c w q w kS S S S    式中 : GKS—— 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内力; q i kS —— 竖向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内力; qi —— 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cw ——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取 ; q w kS—— 风荷载标准值; d —— 竖向荷载动力放大系数。对中部水平构件取 ,对角部和悬挑水平构件取 ,其他构件取 。  (不允许采用仅靠摩擦连接传递重力荷载的传递方式)  2 主体结构宜采用多跨规则的超静定结构;  3 结构构件应具有适宜的延性,避免剪切破坏、 压溃破坏、锚固破坏、节点先于构件破坏;  4 结构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反向承载能力;  5 周边及边跨框架的柱距不宜过大;  6 转换结构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  7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宜刚接,梁板顶、底钢筋在支座处宜按受拉要求连续贯通;  8 钢结构框架梁柱宜刚接;  9 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 《 新联邦大楼与现代主要工程抗连续倒塌分析与设计指南 》 ( Progressive CollapseAnalysis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New Federal Office Buildings and Major Modernization Project)、  美国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 DOD)UFC(Unified Facilities Criteria 2022)《 建筑抗连续倒塌设计 》( Design of Buildings to Resist Progressive Collapse)  以及 英国规范 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规定等。  当偶然因素导致局部结构破坏失效时,整体结构不能形成有效的多重荷载传递路径,破坏范围就可能沿水平或者竖直方向蔓延,最终导致结构发生大范围的倒塌甚至是整体倒塌。  结构连续倒塌是指结构因突发事件或严重超载而造成局部结构破坏失效,继而引起与失效破坏构件相连的构件连续破坏,最终导致相对于初始局部破坏更大范围的倒塌破坏。  第 : 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时,应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的要求; • 2 安全等级一级且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构件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  3 抗震设计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 •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但不大于 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 2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等级应符合表 ,托柱转换层转换柱和转换梁的抗震等级按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框架采纳。地下一层其余部分及地下室二层以下各层(含二层)的抗震等级可按 。裙房偏置时,其端部有较大扭转效应,也需要加强。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嵌固部位以下各层可按 采用。  第 :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 第 : 抗震设计时, 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 9度时, 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 第 :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目前设计中需要针对楼板减震处理的均采用此详细计算方法) w wBL B CL式中 : w —— 楼盖单位面积有效重量 ( k N / m 2 ) ,取恒载和 有效分布活荷载 之和。 表 3 . 7 .7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人员活动环境 峰值加速度限值 住宅,办公 0 .0 0 5 g 商场 0 .0 1 5 g 室内人行天桥 0 .0 1 5 g 室外人行天桥 0 .0 5 g  第 : 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Pp Fagw 0 .3 50 nfPF p e 式中 :pa—— 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 ( m / s2) ; F p —— 接近楼盖结构自振频率时人行走产生的作用力 ( k N ) ; 0p—— 人们行走产生的作用力 ( kN ) , 按 表 C . 采用 ; nf—— 楼盖结构竖向自振 频率 ( H z) ; —— 楼盖 结构阻尼比, 按 表 C . 0. 1 采用 ; w —— 楼盖 结构 阻抗有效重量 ( kN ) ,可按本附录 C .0. 2 条计算 ; g—— 重力加速度 ,取 m / s2; 表 .1 人行走作用力及楼盖结构阻尼比 人员活动环境 人员行走作用力0p(k N) 结构阻尼比 住宅,办公,教堂 0 . 3 0 . 0 2 ~ 0 . 0 5 商场 0 . 3 0 . 0 2 室内人行天桥 0 . 4 2 0 . 0 1 ~ 0 . 0 2 室外人行天桥 0 . 4 2 0 . 0 1 注: 1 表中 阻尼比用于 普通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 轻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阻尼比取该值乘以 2 ; 2 对住宅、办公、教堂建筑, 阻尼比 0 . 0 2 可 用于无家具和非结构构件情况,如无纸化电子办公区、开敞办公区和教堂;阻尼比 0 . 0 3 可 用于有家具、非结构构件,带少量可拆卸隔断的情况;阻尼比 可 0 . 0 5 用于含全高填充墙的情况 ; 3 对室内人行天桥, 阻尼比 可 0 . 0 2 用于天桥带干挂吊顶 的 情况。  第 : 楼盖结构宜具有适宜的刚度、质量及阻尼,其竖向振动舒适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不宜小于 3Hz; • 2 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自振频率的楼盖结构,其振动峰值加速度不宜超过表 。 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JGJ9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阻尼比宜取 ~ 。  第 : 房屋高度不小于 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 •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第 : 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 1) 7~ 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 ;  2)甲类建筑和 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  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  4)房屋高度大于 150m的结构。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 第 :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 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 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宜符合以下规定:  1 高度不大于 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表 ;  2 高度不小于 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 1/500;  3 高度在 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按本条第 1款和第 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 本条由原规程第 ,薄弱层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 。其中 , 。  第 : 不应采用同一部位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第 的高层建筑结构。  第 :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 。  对 框架结构 按原规范要求执行是合理的。  对应原高规 。  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见 ;  增加了沿竖向质量不均匀结构的限制: 见 ;  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 见 ;  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 整为 : 见 。 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 定的限值的 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  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 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 见 。 • 房屋的平面宽度 B,一般矩形平面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对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部构件(如楼梯间、电梯间等),一般不作为建筑物计算宽度。  4 高层建筑高宽比的计算: •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为房屋的高度 H与建筑平面宽度 B之比。  3 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的规定,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如果所设计的建筑结构房屋高度超过了上述各表的规定,仍按现行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设计,则不完全合适。对于局部突出的屋顶部分的面积或带坡顶的阁楼的使用部分(高度 ≥ )的面积超过标准层面积的 1/2时,应按一层计算。 表 3. 3 .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高宽比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框架 板柱 剪力墙 框架 剪力墙、剪力墙 框架 核心筒 筒中筒 5 6 7 8 8 4 5 6 7 8 3 4 5 6 7 2 — 4 4 5  修订的内容:  本次修订将 A级高度与 B级高度的适用高宽比限值进行了合并处理, 不再强调 “ 最大高宽比 ” 概念 ;将筒中筒结构和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高宽比限值分开规定,适当提高了筒中筒结构的适用高宽比。 见 。 表 3. 3 .2 2 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m) 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6 度 7 度 0 . 2 0 g 0 . 3 0 g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