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阅读页

2024-08-25 07:20本页面
  

【正文】 。第三节 外线及电缆工程1.电杆用小车搬运,应捆绑卡牢。2.人工立杆,所用叉木应坚固完好,操作时,互相配合,用力均衡。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基坑夯实后,方准拆去叉木或拖拉绳。旧木杆杆根单侧腐朽深度超过杆直径八分之一以上时,应经加固后,方能登杆。使用脚踏板,钩子应向上。工具、材料应用绳索传递,禁止上下抛扔。紧有角度的导线,应在外侧作业,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7.架线时在线路的每2~3公里处,应接地一次,送电前必须拆除,如遇雷雨,停止工作。放线架、千斤顶应设置平稳,线盘应缓慢转动,防止脱杆或倾倒。木盘上钉子应拔掉或打弯。被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加锁。2.电气设备或材料作非冲击性试验,升压或降压,均应缓慢进行。3.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示牌,防止误合闸。测定容性或感性设备、材料后,必须放电。5.电流互感器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短路和以升压方式运行。第五节 施工现场变配电及维修1.现场变配电高压设备,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不准超越遮栏和从事修理工作。电压(千伏)距离(米)6以下10~354460~1103.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线路,停电工作时:(1)切断有关电源,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标示牌。(3)验明设备或线路确认无电后,即将检修设备或线路做短路接地。拆、接时均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4.用绝缘棒或传动机构拉、合高压开关,应戴绝缘手套。严禁带负荷拉、合开关。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零。6.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7.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8.照明开关、灯口及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火线及零线。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脚板或木板上。5.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8.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工机电设备代替零线。9.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11.钍钨极要放置在密闭铅盒内,磨削钍钨极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将粉尘及时排除。13.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15.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第十五章 气焊工1.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3.乙炔发生器必须设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保险链;球式浮桶必须有防爆球;胶皮薄膜浮桶必须装设厚度为1~㎜,直径不少于浮桶断面积的60~70%。5.乙炔发生器的零件和管路接头,不得用紫铜制作。压力表及安全阀应定期校验。夜间添加电石,严禁用明火照明。9.乙炔发生器不得放置在电线的正下方,与氧气瓶不得同放一处,距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10.氧气瓶应有防震圈,旋紧安全帽,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并防止曝晒。11.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12.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登高。14.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开桶时,头部要闪开,不得用金属工具敲击桶盖。工作完毕应洗漱。乙炔浮桶提出时,头部应避开浮桶上升方向,拔出后要卧放,禁止扣放在地上。第三部分 机械施工第十六章 起重吊装机械第一节 塔式起重机1.起重机的轨道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承不求甚载能力:轻型(起重量30KN以下)应为60~100KPA;中型(起重量31~150KN)应为101~200KPA;重型(起重量150KN以上)应为200KPA以上 。3㎜;(3)在纵横方向上,钢轨顶面的倾斜度不得大于1/1000。(5)距轨道终端1米处必须设置缓冲止挡器,其高度不应小于行走轮的半径。(6)鱼尾板连接螺栓应紧固,垫板应固定牢靠。基础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1000。3.起重机的轨道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应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起重机的金属结构、轨道及所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7.起重机拆装前,应按照出厂有关规定,编制拆装作业方法、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作为拆装作业技术方案,并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底。(2)对所拆装起重机的各机构、各部位、结构焊缝、重要部位螺栓、销轴、卷扬机构和钢丝绳、吊钩、吊具以及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查,使隐患排除于拆装作业之前。(4)对采用旋转塔身法所用的主副地锚架、起落塔身卷扬钢丝绳以及起升机构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6)检查拆装作业中配备的起重机、运输汽车等辅助机械应状况良好,技术性能应保证拆装作业的需要。(8)安全监督岗的设置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已达到要求。当遇大风、浓雾和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所有参与拆装作业的人员,都有应听从指挥,如发现指挥信号不清或有错误时,应停止作业,待联系清楚后再进行。12.在拆装上回转、小车变幅的起重臂时,应根据出厂说明书的拆装要求进行,并应保持起重机的平衡。连接螺栓时,应采用扭矩扳手或专用扳手,并应按装配技术要求拧紧。15.安装起重机时,必须将大车行走缓冲止挡器和限位开关碰块安装牢固可靠,并应将各部位的栏杆、平台、扶杆、护圈等安全防护装置装齐。17.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必须分阶段进行技术检验。18.起重机塔身升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升降作业过程,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照看电源,专人操作液压系统,专人拆装螺栓。操纵室内应只准一人操作,必须听从指挥信号。(3)风力在四级及以上时,不得进行升降作业。(4)顶升前应预先放松电缆,其长度宜大于顶升总高度,并应紧固好电缆卷筒。(5)升降时,必须调整好顶升套架滚轮与塔身标准节的间隙,并应按规定使起重平衡臂处于平衡状态,并将回转机构制动住,当回转台与塔身标准节之间的最后一处连接螺栓(销子)拆卸困难时,应将其对角方向的螺栓重新插入,再采取其它措施。(6)升降时,顶升撑脚(爬爪)就位后,应插上安全销,方可继续下一动作。20.起重机内爬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内爬升作业应在白天进行。(2)内爬升时,应加强机上与机下之间的联系以及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之间的联系,遇有故障及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故障未排除,不得继续爬升。(4)起重机爬升到指定楼层后,应立即拔出塔身底座的支承梁或支腿,通过内爬升框架固定在楼板上,并应顶紧导向装置或用楔块塞紧。(6)对固定内爬升框架的楼层楼板,在楼板下面应增设支住作临时加加固。(7)每次内爬升完毕后,楼板上遗留下来的开孔,应立即采用钢筋混凝土封闭。21.每月或连续大雨后,应及时对轨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轨道偏差,钢轨顶面的倾斜度,轨道基础的弹性沉陷,钢轨的不直度及轨道的通过性能等。22.应保持起重机上所有安全装置灵敏有效,如发现失灵的安全装置,应及时修复或更换。23.配电箱应设置在轨道中部,电源电路中应装设错相及断相保护装置及紧急断电开开关,电缆卷筒应灵活有效,不得拖缆。25.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起重机时,应保持两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得小于2米。27.起动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结构和工作机构的外观情况正常。(3)各齿轮箱、液压油箱的油位符合规定。(5)钢丝绳磨损情况及各滑轮穿绕符合规定。28.送电前,各控制器手柄应在零位。29.作业前,应进行空载运转,试验各工作机构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噪音及异响,各机构的制动器及防护装置是否有效,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31.应根据起吊重物和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工作进度,操纵各控制器时应从停止点(零点)开始,依次逐级增加速度,严禁越档操作。32.在吊钩提升、起重小车或行走运行到限位装置前,均应减速缓行到停止位置,并应与限位装置保持一定距离(吊钩不得小于1米,行走轮不得小于2米)。33.动臂式起重机的起升、回转、行走可同时进行,变幅应单独进行。允许带载变幅的,当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严禁变幅。重物就位时,可采用慢就位机构或利用制动器使之缓慢下降。36.对于无中央集电环及起升机构不安装在回转部分的起重机,在作业时,不得顺一个方向连续回转。38.作业中,当停电或电压下降时,应立即将控制器扳到零位,并切断电源。39.采用涡流制动调速系统的起重机,不得长时间使用代低速档或慢就位速度作业。对轻型俯仰变幅起重机应将起重臂落下并与塔身结构锁紧在一起。42.起重机载人专用电梯严禁超员,其断绳保护装置必须可靠。电梯停用时,应降至塔身底部位置,不得长时间悬在空中。44.停机时,应将每个控制器拨回零位,依次断开各开关,关闭操纵室门窗,下机后,应锁紧夹轨器,使起重机与轨道固定,断开电源总开关,打开高空指示灯。46.在寒冷季节,对停用起重机的电动机、电器柜、变阻器箱、制动器等,应严密遮盖。第二节 卷扬机1.安装时,基座应平稳牢固、周围排水畅通、地锚设置可靠,并应搭设工作棚。2.作业前,应检查卷扬机与地面的固定,弹性联轴器不得松旷。3.使用皮带或开式齿轮传动的部分,均应设防护罩,导向滑轮不得用开口拉板式滑轮。5.从卷筒中心线到第一个导向滑轮的距离,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宽度的15倍;无槽卷筒应大于卷筒宽度的20倍。6.钢丝绳应与卷筒及吊笼连接牢固,不得与机架或地面磨擦,通过道路时,应设过路保护装置。8.卷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当重叠或斜绕时,应停机重新排列,严禁在转动中用手拉脚踩钢丝绳。物件提升后,操作人中不得离开卷扬机,物件或吊笼下面严禁人员停留或通过。10.作业中如发现异响、制动带或轴承等温度剧烈上升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12.作业完毕,应将提升吊笼或物件降至地面,并应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2)作业前,应查明施工场地明、暗设置物(电线、地下电缆、管道、坑道等)的地点及走向,并采用明显记号表示。(3)作业中,应随时监视机械各部位的运转及仪表批示值,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在修理(焊、铆等)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木。土台半径:~,~。(6)机械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并应按照下表要求留出安全距离。承载力不够的桥梁,事先应采取加固措施。(9)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10)雨季施工,机械作业完毕后,应停放在较高的坚实地面上。边坡坡度比例土壤性质在坑沟底挖土在坑沟上边挖土砂土回填土b:h=750:1000b:h=1000:1000粉土砾石土b:h=500:1000b:h=750:1000粉质粘土b:h=330:1000b:h=750:1000粘土b:h=250:1000b:h=750:1000干黄土b:h=100:1000b:h=330:1000注: b—水平;h—垂直(12)当挖土深度超过5米或发现有地下水位及土质发生特殊变化等情况时,应根据土的实际性能计算其稳定性,再确定边坡坡度。第二节 单斗挖掘机(1)单斗挖掘机的作业和行走场地应平整坚实,对松软地面应垫以枕木或垫板,沼泽地区先作路基处理,或更换湿地专用履带板。采用液压悬挂装置的挖掘机,应锁住两个悬挂液压缸。(3)平整作业场地时,不得用铲斗进行横扫或用铲斗对地面进行夯实。挖掘冻土时,应采用破冰锤或爆破法使冻土层破碎。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7)启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离,各操纵杆放在空档位置,接规定启动内燃机。(9)作业时,挖掘机应保持水平位置,将行走机构并测试各制动住,并将履带或轮胎楔紧。(11)挖掘悬崖时,应采取防护措施。(12)作业时,应待机身停稳后再挖土,当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作回转、行走等动作。(13)作业时,各操纵过程应平稳,不宜紧急制动。(14)斗臂在抬高及回转时,不得碰到洞壁、沟槽侧面工其它物体。在汽车未停稳或铲斗需越过驾驶室而司机未离开前不得装车。(17)作业中,当需制动时,应将变速阀置于低速位置。(19)作业中不得打开压力表开关,且不得将工况选择阀的操纵杆手柄放在高速档位置。挖土时,斗柄伸出不宜过长,提斗不得过猛。上、下坡道不得超过机械本身允许最大坡度,下坡应慢速行驶。(22)轮胎式挖掘机行驶前,应收回支腿并固定好,监控仪表和报警信号灯应处于正常显示状态,气压表压力应符合规定,工作装置应处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铲斗应离地面1米。(23)当在坡道上行走且内燃机熄火时,应立即制动并楔住履带或轮胎,待重新发动后,方可继续行走。(25)履带式挖掘机转移工地应采用平板拖车装运。(26)保养或检修挖掘机时,除检查内燃机运行状态外,必须将内燃机熄火,并将液压系统卸荷,铲斗落地。第三节 推土机推土机在坚硬土壤或多石土壤地带作业时,应先进行爆破或用松土器翻松。推土机行驶通过或在其上作业的桥、涵、堤、坝等,应具备相应的承载能力。牵引其它机械设备时,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在坡道或长距离牵引时,应采用牵引杆连接。启动前,应将主离合器分离,各操纵杆放在空档位置,严禁拖、顶启动。推土机行驶前,严禁有人站在履带或刀片的支架上,机械四周应无障碍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动。在块石路面行驶时,应将履带张紧。当行走机构夹入块石时,应采用正、反向往复行驶使块石排除。下水前和出水后,均应对行走装置加注润滑脂。上坡不得换档,下坡不得空档滑行。当需要在陡坡上推土时,应先进行填挖,使机身保持平衡,方可作业。在分离主离合器后,方可重新启动内燃机。填沟作业驶近边坡时,铲刀不得越出边缘。在深沟、基坑或陡坡地区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其垂直边坡高度不应大于2m.在推土或松土作业中不得超载,不得作有损于铲刀、推土架、松土器等装置的动作,各项操作应缓慢平稳。推树时,树干不得倒向推土机及高空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研究报告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