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阅读页

2025-02-04 15:31本页面
  

【正文】 配置。 40 (四 )风险的控制 • 这实际上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要同时兼顾两个标准:其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其二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计划或称为利润计划要求。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在银行层面主要是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的。 • 风险调整收益 就是要科学的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得都需要为一定的风险付出代价。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 43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将每一个客户和所有客户汇总起来看作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44 客户的整体评价 • 客户的整体评价从客户层面讲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定客户的 资信等级 和如何确定客户的 债务承受能力 。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的关键取决于如何制定客户资信等级评价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作为国际化大银行所必须的条件之一;这套体系必须要充分地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素质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我们将客户凭借自身资信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的量化数额称为该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 • 一个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是由许多种因素决定的。 46 客户的整体评价 具体决定一个客户和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或最高债务承受额的因素有:客户的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 • 风险域核心与风险域成员之间具有因成员一方的事件而对核心一方产生影响的特性。当事件是具有积极意义时,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有利于风险域核心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事件是消极的,则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不利于风险域核心的方向发展。 48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是指银行根据其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分析监控。 •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 内容和目的 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进行评级。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进而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 49 信用风险平衡 • 信用风险平衡 讲的是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在全行层面的信用风险平衡所应采用的方法。由于风险的双向性特征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做到将损失和收益对称,即达到风险的平衡。其限额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对损失的容忍程度,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政策要求和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 • 商业银行消化授信业务损失的方法首先是运用呆账准备金制度,在呆账准备金不足以消化损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使用资本来弥补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 51 商业银行在银行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 • 商业银行判断和衡量其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是通过运用 风险值 VAR(Value At Risk)和 风险资本值 CAR(Capital At Risk)这两个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的。因为, CAR是抵消潜在损失的风险所需的资本,也称为“风险资本”或“ 经济资本 ”。 • CAR解决了关于银行偿付能力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一定风险下资本是否足够 ?第二,在可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风险能否接受 ?当风险一定,资本的水平就决定了银行的偿付力风险,因此银行可以调节资本直到这个偿付力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当资本一定,风险的水平决定了容忍度,因此可以调节风险直到容忍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由于分散化效应原理,分配的限额并非资本的实际数额,而是经过分散化效应计算出的授信业务限额。要求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严格在分配的授信业务限额范围以内开展业务,从而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 • 制定客户授信限额要从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其一是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其二是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 54 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 • 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判断该客户的 债务承受能力 , 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M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还必须将客户在其它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业务一并加以考虑。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 客户损失限额 CMLQ(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表示。 • 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客户承担一定的损失,首先,是源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其次,是由于客户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收益。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 56 统一授信 • 统一授信 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明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 57 授信管理的内涵 • 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其内涵主要是强调四个统一: • 授信主体的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能独立自主,以本部门的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为理由游离于银行整体之外。 • 授信风险标准的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无论是总分行、还是不同的业务部门,必须用一个标准对客户的授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 58 统一授信的运行机制 • 统一授信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自整体授信风险管理起,经过对单一授信风险的管理环节再到整体授信风险管理止。 59 统一授信的组织 • 统一授信的组织强调对商业银行内部不同职能的部门要按照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区分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整体授信风险和单一授信风险实施统一的组织管理。 60 统一授信的组织 • 信贷管理部门 负责整体授信风险与单一授信风险的衔接管理,根据行务会的业务发展实施方案和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损失限额制定信贷资产组合配置 调整计划 ; • 根据整体风险管理要求和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的评级标准建立客户资信评估中心、负责收集客户的信息等情报、对各类客户进行资信 评级 、判断其 最高债务承受额 ; • 根据行务会和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的风险资本分配方案和各种损失限额要求,制定各类客户的 授信限额和银行损失承受额 ; • 根据行务会的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计划制定单一授信 业务审查标准 ; • 根据上述工作要求对业务拓展部门的信贷管理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 根据制定的客户授信限额对授信业务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 监控 。 62 统一授信的管理 • 统一授信的管理强调凡是与信用风险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部门的职能履行其职责。 • 商业银行在全系统范围内对客户实行统一控制和管理,通过动态监控、及时跟踪了解客户的资信、经营、负债等变化情况,确保授信业务控制在授信限额和商业银行损失承受额以内。 64 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薄弱,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过分地、片面地追求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不注重资产的质量与盈利水平,忽视信用风险管理,而且在考察银行业绩时也基本上依据业务的发展为标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漠视风险,片面地扩大贷款规模;通过扩大“分母”来稀释不良资产率,这种疏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贷款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让银行的职员产生了信用风险管理只是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的认识误区。 •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得我阔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信用风险横向的管理体制造成了金融低效率。 • 第四,信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 第五,我国商业银行还缺乏一批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风险管理的人才队伍。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使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的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当中去。而且分类科学、量化准确,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这些技术都来自于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 68 尚未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信用社会体系 • 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以及信用道德规范,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还很不完善,它直接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 第一,合法性原则。 • 第二,社会性原则。 •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 • 第四,系统性原则。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且是全行这个有机整体的职责。 • 第一,培育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 • 第三,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 第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文库吧 www.wenkub.com
备案图鄂ICP备17016276号-1